感恩節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日,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
在美國,自1941年起,感恩節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並從這一天起將休假兩天。
像中國的春節一樣,在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人們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
加拿大的感恩節則起始於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一,與美國的哥倫布日相同。
感恩節由來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
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
冬天過後,活下來的移民只剩50來人。
基於「來者是客」的信念與習俗,印第安人給這些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
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來自歐陸的新移民逐漸習慣了在當地的生存方式。
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歐陸新移民邀請印第安人一同感謝上天的賜予。
在當前廣為人知的感恩節版本裡,往往只強調雙方的友好關係以及歡樂慶賀的氣氛;
但也有許多人指出,只一味強調感恩節的快樂以及友好對印第安人並不公平。
因為這樣容易讓人們傾向忘記後續對印第安人的剝削與屠殺的歷史。
許多人認為,美國第一個感恩節就是印第安人與新移民第一次齊聚感謝上天賜予的那一天。
但是,對許多印第安人來說,這並不是第一次人們齊聚一堂感謝上天的經驗。
對於一些新英格蘭的印第安人來說,他們早有感恩節慶的存在。
這些印第安人一年舉行六次感恩節慶,他們依照不同時節舉行感恩的儀式。
在秋季收成時節舉行的感恩儀式,對於這些印第安人來說,是他們一年中的第五次感恩節慶。
一般人所知的「感恩節的由來」,事實上是第一次歐洲的新移民與印第安人一同感謝上天賜與的那一天,
而非所謂「美國的第一個感恩節」。
第一次歐洲新移民與印第安人一同慶賀的感恩節延續了三天,雙方也同意了一個和平、友好的協議:
印第安人歡迎他們在其中一塊原屬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建造屬於新移民自己的村莊。
這個時刻原本是雙方友誼逐漸鞏固的開始,但不幸的是,友好的關係並沒有持續太久。
由於不再像以前一樣需要印第安人的援助,一些新移民慢慢淡忘了他們一開始遭受的困難以及受到的幫助;
再加上更多新移民不斷的湧入,雙方的不信任感逐漸升高,摩擦產生越來越多;
一些新移民甚至不容忍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試圖教導、說服印第安人他們的信仰是不正確的。
許多的摩擦與衝突導致了後來的「菲力浦國王之戰」。
現今感恩節食物及習俗
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
然後整隻烤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並由女主人分送給大家。
此外,感恩節的傳統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派、蔓越莓果醬等。
感恩節宴會後,人們有時會做些傳統遊戲,比如南瓜賽跑是比賽者用一把小勺推著南瓜跑,
規則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勝。比賽用的勺子越小,遊戲就越有意思。
人們還會將火雞胸部的叉骨取出,兩人各執一端,默念心中的願望,直到其折斷,
拿到較長一端骨頭的人願望就會實現。
每年感恩節後的第二天,被稱作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通常美國的購物場所都會以比平時低很多(有時是一折或者兩折)的價格銷售商品,
所以很多人家在團聚之後都會舉家出動,晝夜排隊以求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這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新的習俗。
<引用自維基百科>